首 页 新闻资讯 政策法规 科技推广 安全监理 教育培训 农机维修 农机服务 农机机构  
 
  您的位置>>首页>>综合信息>>综合要闻
请选择字号【 】 
 
高起点上再跃升
2025-11-20

  已是初冬,万物收藏,全国秋粮收获已近尾声,丰收的欢歌在广袤田野间久久回荡。

  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跃上1.4万亿斤新台阶,全国粮食亩产394.7公斤,单产提升对粮食增产贡献超八成。今年,是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纵深推进的第三年,站在新的高起点上,农业农村部加强系统部署,各地逐步走出一条“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大户小户联动、点面结合、政策保障和包保指导协同”的路径,构建起我国粮油作物高产稳产的新格局。

  如今,从黄淮平原至江南水乡,从东北黑土到岭南沃野,一批批增产增效的新技术、新模式、新典型不断涌现,这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生动实践,展现了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的实施成效,汇聚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强大动能。

高标准农田让粮食生产“喝”上“及时水”

  
  田间沟渠纵横交错,灌溉系统四通八达……在广袤无垠的田野上,高标准农田建设如同一股春风,吹拂着每一寸土地。近年来,农业农村部指导各地因地制宜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农田沟渠修复整治、酸化耕地治理,重点在缺水地区、地下水超采地区、单产提升潜力大地区统筹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为粮油作物单产提升筑牢根基。
  今年春末夏初,河南部分地区出现了旱情。“农田建得好、配套设施也完善,智能闸门轻轻一按,水闸缓缓升起,黄河水汩汩而下,麦田灌溉不发愁。”新乡市原阳县太平镇菜吴村种植大户吴振邦说,他家的小麦“喝”上了“及时水”。
  原阳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张宝光介绍,为了解决干旱问题,原阳县全力组织开展抗旱浇灌:一方面巩固农田基础设施,确保灌溉系统有效发挥作用;另一方面,持续健全农田设施管护体系,指导各乡(镇、街道)先后开发管护平台,设置报修电话,将“12345”热线用于监督维护,确保全域机井能随时维护,先后整改问题机井78眼、问题电力设施133处,保障农作物得到适时灌溉。
  “七下八上”是秋粮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河南多地却再度出现高温干旱天气。周口市商水县种粮大户邱守先抗旱有了底气,“田里配套了水肥一体机、固定式喷灌和智能化控制器,2000多亩玉米拿一个手机就能浇过来。”
  数据显示,河南省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全省共建设农田灌溉机井115万眼,开挖疏浚排涝沟渠24万千米,修建田间道路9.8万千米,项目区耕地质量等级平均提高0.23个等级、达到3.56,耕作层厚度提高了2厘米,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防灾减灾能力显著提升。
  不仅仅是粮食大省河南,全国各地高标准农田建设都如火如荼开展。福建省坚持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相结合,分区分类确定建设内容和重点,安排省级资金用于建后管护,探索农田设施灾损保险模式,夯实单产提升根基;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持续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工作,提升汛期防灾减灾能力,为农田安全稳定生产保驾护航。这些举措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为农田防灾减损、粮食稳产增产提供了坚实支撑。

  一粒好种保丰收
  
  粮安天下,种子为基。今年以来,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和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遴选制定工作,在全国各生态区组织新品种展示评价和“看禾选种”活动,聚焦单产提升品种需求,遴选出一批生产上推广面积大、单产水平高、耐密抗倒伏、综合抗性好、适宜机械化的突破性粮油品种。
  与此同时,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国家育种联合攻关持续推进,加快突破新品种选育,一批批优良品种走向市场。随着国家制种大县奖励政策深入实施,一个个现代化的国家种子基地相继建成。各地加快推进突破性优良品种推广应用,切实抓好良种保障,为粮油作物大面积均衡增产强化了良种支撑。
  “我们种了5000多亩水稻,选用了‘海南好米’金奖品种‘特优9068’‘野香优海丝’‘金龙优1826’和海南主导品种‘中科西路4号’。”海南省文昌市海盛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婷告诉记者,“以前选择品种很盲目,现在相关部门指导我们选择合适的水稻品种,再配合后期科学的田间管理,产量一年比一年高。”
  海南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处负责人介绍,海南省围绕单产提升用种需求,以加强优良品种遴选发布、保障良种充足供应、推动种子质量升级为抓手,加快推广应用一批单产水平高、品质抗性好、适宜机械化的突破性优良品种。
  在琼海市万泉镇,“农户+合作社+企业”的水稻合作种植模式正在创新推行。该镇引入海南省乐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垫资提供种子、化肥和技术指导。“经过省、市技术部门的推荐以及我们自己的筛选和评估,最终确定‘玮两优钰占’和‘特优131’作为主推品种。”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大规模种植前的实地测试至关重要,结果显示这两个品种表现尤为出色,抗病性和抗逆性很强,能够抵御“倒春寒”等不利气候条件。
  像海南省一样,良种对单产提升的贡献在全国多地均有体现。通过良种良法配套,甘肃省创新制种“玉米+小麦”套种模式,既充分利用光热条件,还能通过轮作培肥地力;四川省安排1.5亿元省级财政资金,聚焦50个主要粮油作物重大品种,支持30个产粮大县创新开展品种直供试点;河南省夏邑县推动种子企业积极与“新农人”合作,全县小麦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建设高标准小麦良种繁育基地25万亩以上;云南省大理市针对高海拔水稻产区3月至4月的“倒春寒”和8月低温的“两头低温”问题,先后选育推广了一批优良新品种,使水稻单产水平不断创新高……

从“丰收在望”到颗粒归仓
  
  在农业农村部指导下,各地充分把握政策扶持机遇,优化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大力推动机械配套升级,提升农机作业服务水平,扩大先进适用农机具和高效低损收获机械的应用范围,确保粮食精播细管、颗粒归仓。
  “肥料3层分施,提高了肥料利用率,还增加了土壤肥力;每亩用种量30斤,能够实现精量播种;深松作业30厘米,改善了土壤结构、蓄水保肥能力得到提高;机器开进地里,一次性就能完成灭茬、深松、施肥、播种、镇压5项作业工序。”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长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薛强,向记者讲述了他采用“3335小麦宽幅沟播”技术播种的故事。
  薛强介绍,通过这项农机农艺融合的增产技术,田地能够集雨蓄水,提高田间的通风透光效应,小麦个体健壮、群体均衡,每亩能增产5%至7%,不仅减少作业工序、提高作业效率,还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田管和收获过程中,良机更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保障与增效作用。针对油菜收获容易落粒的难题,湖北省京山市永漋镇种植大户潘首林采用“两段式”机械化收割技术,“效率明显提高了,油菜的损失也减少了,产量也上来了。”
  “全田油菜80%以上角果变黄或褐色时,先用割晒机把油菜按分边倒的顺序放倒,晾晒5天至7天后,再捡拾脱粒。”京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股长彭慧介绍,今年5月,该市在永漋、石龙等镇开展油菜机械两段收获示范1.5万亩,带动全市油菜机收损失率控制在6%以内。“这样的收获方式既保障了收割作业效率,还能减少油菜损失。”
  湖南省在61个县实施绿色高产高效行动,集成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主力机型,抓实生产机械化,配强单产提升主力机型,全省新增插(抛)秧机3592台;湖北省出动高效植保机械6277台套,有效降低了小麦、油菜等粮油作物病虫综合损失率;浙江省在夏粮抢收时,加强机械调度,做好农机作业的对接、检修工作,强化机手培训,确保机具充足、状态良好……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表明,良机的应用已贯穿粮油作物生产全链条,覆盖耕、种、管、收的全程机械化高效协同作业已经成为单产提升的关键力量。

亩产1400斤的田间方法论
  
  实现高产目标,需要良田、良种和良机的协同配合,更离不开全链条的科学管理方法。各地强化集成技术普及推广,专家揭榜领办样板田,农技人员进村包户联主体,组织举办单产提升大培训。在多方努力下,水肥一体化、“一喷多促”、玉米大垄双行密植、大豆高台大垄密植等精准高效的技术措施,正加速从“专家田”走进“农民田”。
  “滴灌就是好,省工又省时!这可是个增产的好办法。今年地里特别旱,还好有水肥一体化设备,小麦平均亩产突破了1400斤。”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艳阳天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徐方子,去年开始尝试将水肥一体化滴灌模式用于小麦和玉米的生产。“以前用传统的灌溉方式,2000亩地需要20个人20天完成,采用新的滴灌模式后,只需5个人8天就能完成,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最重要的是粮食产量还提高了。”
  黑龙江省汤原县永发乡推广“水肥一体化+密植”技术,引导合作社和种植大户采取大垄双行、大垄四行等密植模式,配合耐密品种、精准施肥及滴灌节水等综合措施,形成了“大垄+密植+全程机械化”的种植体系,粮食单产和品质双双提高。永发乡副乡长张迪介绍:“根据品种特性,种植密度可增加10%以上,玉米每公顷保苗7万至9万株,平均增益1万株;大豆每公顷保苗27万至30万株,平均增益3万株。”
  在秋粮产量形成的关键期,多地紧抓田间管理。黑龙江、河南、山东、河北等地积极推进实施“一喷多促”作业,根据作物生育期和病虫害发生情况,重点对玉米、大豆、水稻等主要作物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抗逆剂、杀菌杀虫剂,通过高效植保机械进行统防统治,大大减少了田间作业次数,节约了人力物力,精准高效保障了作物健康生长。
  放眼全国,丰收画卷绵延万里。从黄淮海平原的玉米满仓、大豆盈田,到西南坝区的稻谷飘香、西北山间的籽粒饱满,各地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坚守,绘就出秋粮丰收的壮丽图景。
  目前,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实施作物,已经从玉米、大豆扩展到玉米、小麦、水稻、大豆、油菜五大粮油作物全覆盖,实现了高产典型从“点上开花”到整建制“面上推广”的拓展。良田筑基、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这一系列“组合拳”给全年粮食丰收吃下“定心丸”。未来,农业农村部及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将继续以单产提升为抓手,持续推进农田建设、品种创新、农机升级和技术集成,推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再上新台阶,把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稳更牢。

作者/出处:农民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久栋 赵倩倩 阅读次数 [18]

上一篇  下一篇   
栏目最新内容 | NEW
 刘国中强调 持续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以钉钉子精神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全国冬小麦播种过九成 
 服务国家战略 推动行业发展 ——2025中国丘陵山区农机装备暨甘蔗机械化博览会回眸 
 高起点上再跃升 
 全省党委农办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培训班在长春举办 
 多作物智能化联合收获技术研讨交流会举行 
 增肥黑土地 筑牢大粮仓——吉林加强黑土地保护一线观察 
 综合利用,盐碱地变丰产田 
 持续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提质增效 ——访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副会长胡乐鸣
栏目热门信息 | HOT
松原市启动“数字农业”项目  [50955]
吉林省农机推广工作会议在长春召开 [45317]
吉林省召开玉米、大豆机械化收获研讨会 [45176]
吉林省举办玉米收获机械田间生产考核及检测培训班 [45147]
省农委纪检专员到我站检查督导先进性教育活动 [44956]
吉林省农委副主任陈巳深入联系点参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43771]
吉林在发展县域经济中应选择食品工业   [43373]
吉林省农委举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专题报告会 [43203]
吉林省农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动员阶段总结暨转段动员会召开 [43046]
抽样调查显示:九成乡镇农技人员转向农资经营创收 [42562]
   

主 办:长岭县农业机械管理总站 地 址:松原市长岭县长岭镇永久路1418号 邮 编:131500
电 话:0438-7225551 传 真:0438-7225551 Email:cl@jlnongji.cn
  http://cl.jlnongj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