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闻资讯 政策法规 科技推广 安全监理 教育培训 农机维修 农机服务 农机机构  
 
  您的位置>>首页>>综合信息>>综合要闻
请选择字号【 】 
 
玉米“入库”“上楼” 农民储粮不愁——黑土地上粮食收储新气象
2022-11-7

   东北秋收已近尾声。走进一个个村屯,农民院子里成堆的玉米,金黄一片,又到了储粮卖粮的时节。

  在吉林省农安县杨树林乡,东白鸰村种粮大户赵洋今年迎来了丰收。近200亩土地足足收获了30多万斤玉米。院子里,赵洋开动传送带,一穗穗硕大的玉米棒子被送进高高的储粮仓里。
  在东北,农民的储粮仓俗称“玉米楼子”,由钢管和铁丝网制成。今年,赵洋新建了4个“玉米楼子”,把收获的玉米全部装了进去。“预计减少粮食损耗上万斤,相当于增产增收了。”他说。
  过去,东北地区很多村民没有科学储粮习惯,直接将玉米放在地面上,俗称“地趴粮”。简陋的储粮条件造成不少玉米因霉变等原因而损耗。
  近年来,吉林省开展“地趴粮”整治,各地根据农民种植规模、储粮条件等分类施策,鼓励农民安全储粮,储粮仓得到普遍应用。吉林省已累计帮助农户建设科学储粮仓40多万套,制作简易储粮设施150万套。很多农民逐渐告别过去粮食收完即卖的习惯。
  在公主岭市环岭街道土城子村志和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院里,刚刚收获的玉米堆积如小山。玉米堆一侧,一排排“玉米楼子”如一面高墙,里面装满了金灿灿的玉米棒子。
  “今年收获200多万斤玉米,除年底前卖一部分,其余全部装进楼子里,等价格高再出手。”该合作社负责人刘志和说。
  这几年,志和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通过全程机械化耕作,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现在,合作社经营着全村70%的土地,300多户村民成为社员。
  为了把更多的粮食储存好,合作社还建起了粮库,每年可存储村里600万斤玉米。“不仅粮食损耗减少,大家伙也不用急着卖粮,等到明年价格更好。”刘志和说。
  在吉林各地,像志和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这样进行粮食存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越来越多。粮食减损增效正成为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方式之一。
  一些粮食贸易、加工企业也顺应农民卖粮节奏变化,开展粮食收储业务转型。公主岭市乐农粮食收储有限责任公司今年不仅收储了农民销售的粮食,还为加工企业提供粮食代储业务。该公司总经理高金刚说,农民的粮食储存和议价能力更强,我们也积极从单纯做粮食贸易向做粮食收储服务转型。
  在吉林一些产粮大县,不少农民与粮食收购企业合作开展“粮食银行”业务。“我们为农民提供粮食存储服务,农民根据粮价随时与我们交易,方便了卖粮也提高了企业收粮效率。”梨树县一家粮食加工企业负责人说。
  去年以来,吉林省出台政策支持粮食产后服务设施建设。目前,吉林省已实现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在产粮大县全覆盖。未来两年,吉林省还将加大资金投入,支持乡村安全储粮和粮食产后服务设施建设。

作者/出处:新华社 阅读次数 [2715]

上一篇  下一篇   
栏目最新内容 | NEW
 持续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提质增效 ——访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副会长胡乐鸣 
 甘蔗专家组出席2025中国丘陵山区农机装备暨甘蔗机械化博览会并现场指导 
 农业农村部部署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工作 
 农业农村部党组召开会议强调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做好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农业科技创新等工作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赴湖南学习高标准农田建设“机器管招标”新模式 
 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现场会 部署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重点工作
 韩俊在甘肃调研时强调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
 农机合作社助力秋收跑出“加速度”
 [ 媒体聚焦] 防灾减损,农机打头阵显身手
栏目热门信息 | HOT
松原市启动“数字农业”项目  [50862]
吉林省农机推广工作会议在长春召开 [45203]
吉林省召开玉米、大豆机械化收获研讨会 [45088]
吉林省举办玉米收获机械田间生产考核及检测培训班 [45043]
省农委纪检专员到我站检查督导先进性教育活动 [44867]
吉林省农委副主任陈巳深入联系点参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43674]
吉林在发展县域经济中应选择食品工业   [43292]
吉林省农委举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专题报告会 [43126]
吉林省农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动员阶段总结暨转段动员会召开 [42976]
抽样调查显示:九成乡镇农技人员转向农资经营创收 [42484]
   

主 办:长岭县农业机械管理总站 地 址:松原市长岭县长岭镇永久路1418号 邮 编:131500
电 话:0438-7225551 传 真:0438-7225551 Email:cl@jlnongji.cn
  http://cl.jlnongji.cn